禄丰市“三抓三强”提升水产养殖品牌
——禄丰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综述
禄丰市地处滇中腹地,以距今1.8亿年的“禄丰恐龙”和距今800万年的“腊玛古猿”蜚声海内外。境内自然资源富集、人文景观荟萃、历史文化悠久、交通区位优越、基础设施健全,是久负盛名的“恐龙之乡、化石之仓”。禄丰坐落于金沙江、元江两水系上游分水岭地段,乌蒙、云岭余脉延绵至境,星宿江、龙川江、沙龙河纵横其间,境内有主要河流31条,其中红河流域19条,长江流域12条。据禄丰县2018年水利资源普查,禄丰市共有原建和新建中型水库4座、小(一)型水库43件、小(二)型水库202件,池坝塘992件。全县水域总面积42850亩,其中水库水域面积31633亩,池坝塘水域面积11217亩。池塘是禄丰市传统农业应急灌溉、便民用水、水产养殖“当家”的小型水源工程,遍及全市各个自然村。
为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的号召,禄丰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高位推进渔业产业发展。2021年,全市淡水养殖面积达27925亩,占全市水域面积的65.2%,水产品产量达7776吨,实现渔业总产值11025万元;渔业已成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不可或缺的产业之一。

抓源头强基础
为切实做好禄丰市2022年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活动,全面夯实创建工作责任,市人民政府及时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禄丰市2022年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和《禄丰市渔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各职能部门职责,统筹协调推进创建工作。在创建活动中,禄丰市着力从源头上抓好鱼苗繁育工作,将禄丰旺旺东河鱼苗良种繁育基地打造成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18—2023年)、“省级水产良种场”(2018—2023年),为禄丰水产养殖提供健康、生态、安全的种苗。禄丰旺旺东河鱼苗良种繁育场始建于1975年,至今已有48年的渔业生产史,基地现经营四大家鱼、福瑞鲤2号、异育银鲫鱼、团头鲂、观赏鱼等淡水鱼的繁育、养殖,基地年鱼苗繁殖6亿尾,产值160余万元,利润80余万元,鱼苗不仅能满足本市养殖的需求还远销瑞丽、元江、西双版纳等地。

抓主体强带动
在示范创建中,禄丰市着力抓好水产经营主体培育,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广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新技术,采用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进行大水面生态养殖、循环水工场化养殖和稻田养殖,为市场提供优质生态的水产品,走出一条以黄坡水库生态渔业为代表的水域生态保护和生态渔业协调发展道路。示范推广循环水工场化养殖技术,经过物理净化、尾水收集净化,实现养殖用水循环利用,推广池塘内循环养殖技术,通过对传统池塘改造,科学布局养鱼与养水空间与功能,综合运用新型养殖设施与工业化技术,从而实现高效生态养殖,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稻鱼共生,真正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此外,禄丰市还组织开展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技术培训,通过集中培训、示范基地现场观摩、技术人员池边指导等多种形式对水产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引导养殖户开展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

抓示范强覆盖
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不仅是一个庞大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禄丰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市委、市人民政府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打好“绿色食品、绿色能源、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决策部署,以“水韵龙乡乐钓禄丰”为主题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全面实施养殖水域滩涂空间规划和养殖证制度,建立完善水产养殖监管体系,营造优美的水产生态环境,引领构建现代养殖业发展的空间格局,整体提升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

禄丰市充分发挥鱼跳楼多年经营沉淀积累的品牌示范优势,做活渔文化、写好水文章,大力推进渔旅融合。真正做到“水下有鱼、水面有境、水岸有娱”的大水面生态渔业和休闲渔业有机结,让人们真正体验到玩在水边、吃在水边、住在水边的休闲康养生活,从田间到餐桌的美意感。

2022年9月5日,禄丰市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通过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考评验收。
下一步工作中,禄丰市委、市人民政府将同全市人民一起,归纳总结创建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吸收借鉴省内外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好的经验做法,持续推进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努力将禄丰打造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装备先进、产品优质、渔民增收、平安和谐的现代健康渔业示范区。
(禄丰市农业农村局 赵志琼 段军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