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
今年进入夏季降雨趋于正常,玉米均能在有利于高产的最佳节令内出苗,为玉米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草地贪夜蛾已发展成为在禄丰市世代定居繁殖和长期为害的害虫,该害虫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速度快、繁殖能力强、防控难度大等特点,成为严重威胁玉米产业的害虫。请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草地贪夜蛾危害的严重性,牢固树立“虫口夺粮”思想,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防控,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一、今年草地贪夜蛾发生概况及下步趋势分析
(一)基本情况:今年性诱监测点、虫情测报灯于3月20日首次诱集到草地贪夜蛾成虫,幼虫从3月下旬开始在春早玉米上发生为害,始发期与去年基本一致。据6月4日开展调查结果,目前秋收玉米生育期多数幼苗期至五叶期,少数玉米进入旺长期,处在幼苗期至五叶期的玉米,草地贪夜蛾不发生或发生轻,进入五叶期后的草地贪夜蛾发生较重,平均虫伤株率1.44%,其中,五叶期后的玉米,草地贪夜蛾平均虫伤株率10.99%,最高达48.26%;平均百株虫量8.32头,最高百株虫量30头。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市玉米草地贪夜蛾累计发生8815亩次,组织开展防治16148亩次。
(二)草地贪夜蛾趋势分析:我市玉米生产面临外地虫源不断迁入和本地虫源繁殖扩散的双重风险,目前成虫进入迁入的盛期,数量较大。
发生时间:预计为害玉米的幼虫在6月上旬进入发生盛期,6月中旬进入发生危害高峰期。发生危害高峰延续到玉米灌浆期后。
发生程度:预计在我市中偏重发生,未防治或防治不到位的田块为重发生。
二、防治建议
(一)未发生草地贪夜蛾的玉米种植地块防治建议
1、理化诱控: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物诱杀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压低发生基数,减轻危害损失。
2、生物防治: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等生物制剂早期预防幼虫;因地制宜采取结构调整等生态调控措施,减轻发生程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促进可持续治理。
(二)已发生草地贪夜蛾的玉米种植地块防治建议
1、化学防治:按照“防早防小”原则,及时在幼虫孵化到3龄幼虫前这段最佳防治时间开展化学防治,在晴天上午10点前或下午5点后施药。参照农业农村部应急防控用药推荐名单,科学选药用药,施药过程中要注意重点防治心叶、穗部。
2、农业农村部推荐防治草地贪夜蛾药剂:
单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溴氰菊酯、乙酰甲胺磷、虱螨脲、虫螨腈。
复配制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铃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虱螨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除虫脲·高效氯氟氰菊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