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工作要求,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着力构建责任明晰、防控精准、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防汛减灾体系,为全乡安全度汛奠定坚实基础。
聚力责任压实,拧紧防汛"安全阀"
一是高位部署,科学研判。4月15日,中村乡组织召开2025年灌区代表会、河(湖)警长制及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会议覆盖乡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各村委会负责人、相关站所负责人及水库管理员等60余人。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上级防汛抗旱精神,分析研判了本年度汛期气象形势,并结合中村乡实际,对全乡防汛抗旱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会议要求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健全“乡—村—组”三级联动机制,确保防汛责任全链条压实、无死角覆盖。二是责任到岗,能力筑基。对全乡13座小型水库、重点小坝塘及西河河堤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巡查责任人“三个责任人”进行动态更新,并在乡政府公示栏及各村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强化业务培训。组织全乡19名防汛责任人参加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线上专题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水库巡查要点、险情处置流程、应急响应机制等方面,提升责任人的履职能力实战能力,参训率达100%。
聚力隐患排查,织密风险“防控网”
一是常态巡查,全域覆盖。自进入汛期以来,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组织“三个责任人”对辖区内13座小型水库、5个重点小坝塘、西河河堤、7个山洪灾害点及3个在建水利工程持续开展高频次、拉网式隐患排查,重点排查坝体渗漏、溢洪道堵塞、防汛设施损坏等隐患。截至目前,覆盖全乡所有重点防汛部位累计开展巡查30余次。二是闭环整改,动态清零。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6处风险隐患,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并采取“日跟踪、周调度”方式,强力推动整改措施落地见效,确保隐患限期整改销号,实现整改闭环。
聚力战备保障,备足防汛"弹药库"
一是物资前置,有备无患。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原则,足量前置储备防汛抢险物资,包括防洪袋1000个、帐篷10顶、手电筒30只、锄头30把、铁铲30把、救生衣50件、救生圈20个。同时,预置生活保障物资,共储备方便食品200箱、饮用水500件,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此外,调配挖掘机2台、运输车辆8辆,确保抢险救援高效运转。二是队伍精干,专群协同。保持乡级18人综合应急救援队24小时“在线状态”,确保灾情来临时应急队伍、应急物资“拉得出、用的上、有保障”。充分动员吸纳党员、民兵、志愿者等社会力量200余人,形成以专业力量为骨干、社会力量为补充的“专群结合”应急救援体系。
聚力应急值守,畅通信息“生命线”
一是严明纪律,无缝联动。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党政综合办公室和9个村委会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明确交接班时间、流程和责任人,确保无缝衔接。值班人员每日检查值班电话、对讲机、卫星电话等设备运行情况,并详实记录值班日志存档备查。二是强化预警,高效响应。汛期以来,参与省、州、市云视讯调度会议6次,对各村委会及值班站所开展随机抽查8次,确保责任人在岗在位。建立“点对点”预警机制,通过短信、微信等平台及时向相关站所、村委会发布雨情预警和避险提示12次,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严格执行灾情“零报告”制度,做到突发险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有效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