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聚力责任压实,拧紧防汛“安全阀”。高位部署,科学研判,组织召开2025年灌区代表会、河(湖)警长制及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分析研判本年度汛期气象形势,结合实际全面安排部署全乡防汛抗旱 工作。健全“乡—村—组”三级联动机制,确保防汛责任全链条压实、无死角覆盖。责任到岗,对全乡13座小型水库、重点小坝塘及西河 河堤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巡查责任人“三个责任人”进行动 态更新并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强化业务培训,组织全乡19名 防汛责任人参加水库防汛线上专题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实战能力,参 训率达100%。二是聚力隐患排查,织密风险“防控网”。自进入汛 期以来,常态化开展高频次、拉网式隐患排查,重点排查坝体渗漏、溢洪道堵塞、防汛设施损坏等隐患。截至目前,累计开展重点防汛部 位巡查30余次。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6处风险隐患,建立问题整改 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并采取“日跟踪、周调度”方式,强力推动整改措施落地见效,确保隐患限期整改销号,实现整改闭环,动态清零。三是聚力战备保障,备足防汛“弹药库”。足量前置储备 防汛抢险物资,储备防洪袋1000个、帐篷10顶、救生衣50件等; 预置生活保障物资,共储备方便食品200箱、饮用水500件,确保受 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调配挖掘机2台、运输车辆8辆,确保抢险救 援高效运转。保持乡级18人综合应急救援队24小时在岗状态,确保 灾情来临时应急队伍、应急物资“拉得出、用得上、有保障”。充分 动员吸纳党员、民兵、志愿者等社会力量200余人,形成以专业力量 为骨干、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应急救援体系。四是聚力应急值守,畅通 信息“生命线”。镇、村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明 确交接班时间、流程和责任人,确保工作不断档。值班人员每日检查
值班电话、对讲机、卫星电话等设备运行情况,详实记录值班日志存档备查。汛期以来,参与省、州、市云视讯调度会议6次,对各村委会及值班站所开展随机抽查8次。建立“点对点”预警机制,通过短信、微信等平台及时向相关站所、村委会发布雨情预警和避险提示12次,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严格执行灾情“零报告”制度,做到突发险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有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