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禄丰市的群山之间,基层卫生院是乡亲们最亲近的健康港湾。这里没有顶尖设备,却有一群“敢拼敢守”的白衣战士;面对凶险心梗,他们心中有“千斤责任之梗”,却用专业与联动让“生命危机之梗”止于行动,在乡村大地筑起坚实的健康防线。
急!山野间的“生死时速”
“医生!我胸口疼得厉害,喘不上气……”2025年8月20日上午10时30分,禄丰市高峰乡卫生院的诊室里突然传来急促的呼救。患者面色苍白、冷汗直流,自述半小时前无诱因出现心前区持续性钝痛,疼痛放射至左肩、咽喉,还伴有双上肢麻木、头晕——典型的急性心梗症状!心梗发病急、死亡率高,对医疗资源有限的基层卫生院而言,每一秒都是考验。但医护人员没有丝毫慌乱:心电图机迅速启动,吸氧、心电监护同步到位,问诊、查体、判断病情一气呵成。“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立刻启动急救预案!”经验丰富的医生当机立断,一边安排护士建立静脉通路、准备急救药物,一边紧盯监护仪上跳动的生命体征。他们心里清楚,此刻的冷静与速度,就是患者的“生死线”。

暖!基层有“医”靠的专业守护
在很多人印象中,基层卫生院“设备简、能力弱”,但高峰乡的医护人员用行动打破了偏见。他们深知“乡村医生是乡亲们的健康守门人”,常年坚持参加上级医院培训,把心电图解读、心梗急救流程等“硬技能”练得滚瓜烂熟;日常接诊中,他们对老人、慢病患者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早已练就“察言观色知病情”的本领。
此次抢救中,护士精准穿刺建立静脉通路,医生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团队配合默契得像“左右手”。“大爷别紧张,我们一直在!”护士轻声安抚颤抖的患者,医生则一边监测病情,一边快速联系上级医院。从症状识别到初步救治,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为后续转诊赢得了关键的“黄金时间”。这份专业,源于他们“把患者当亲人”的责任,更源于“守土有责”的初心。
畅!多级联动让“梗”止于行动
基层救急,单靠“孤军奋战”远远不够。这些年,禄丰市早已织密“基层首诊、上级联动”的急救网络,基层卫生院与市级胸痛中心无缝对接,让偏远乡村的急症患者也能享受“快速通道”。
“市医院胸痛中心吗?我们这里有位急性心梗患者,生命体征暂时稳定,请求转诊支援!”高峰乡卫生院的医生第一时间拨通禄丰市人民医院的电话,清晰报出患者症状、心电图结果和初步处理措施。电话那头,市人民医院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导管室、心内科团队同步待命。
转诊途中,救护车一路疾驰,医护人员每隔几分钟就向上级医院更新病情;抵达市医院时,早已等候的医护人员推着平车快步迎上,患者直接被送入导管室。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一系列精准操作后,堵塞的血管成功开通,患者转危为安。从乡卫生院到市医院,这场跨越数十公里的“生命接力”,用高效联动诠释了“上下同心护生命”的担当。

赞!乡村健康防线的“守门人”
在基层,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一次次急诊抢救中与时间赛跑;他们没有高精尖的设备,却用“铁脚板”走遍山村,用“真性情”温暖患者。面对心梗这样的“健康梗”,他们心中有“责任梗”——怕耽误病情、怕辜负信任;但更有“行动梗”——用专业能力、联动机制让危机化解,让生命延续。
基层有“医”靠,百姓心不慌。正是这些扎根乡村的白衣战士,用坚守筑牢了健康中国的“最后一公里”防线。他们是山野间的生命守护者,是乡亲们最信赖的“健康靠山”,用平凡的行动书写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医者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