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禄丰市和平镇的广袤田野间,一幅生态与产业共融、美食与文旅交织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和平镇大厂村村民王晓刚家的稻田,摒弃了传统单一的种植模式,引入了稻鸭共养的生态智慧。春日里,嫩绿的秧苗在水田里扎根,一群毛茸茸的小鸭苗也欢快入水,开启它们与水稻相伴相生的旅程。鸭子在田间穿梭游动,它们以杂草、害虫为食,既减少了水稻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侵扰,无需过多依赖农药化肥,又为稻田松土施肥,排泄物化作天然养分滋养稻苗。在这片和谐共生的天地里,水稻茁壮成长,孕育出颗粒饱满、香气四溢的香软米。
当秋风拂过,金黄稻穗低垂,便是收获的季节。王晓刚一家熟练地收割稻谷,这些承载着阳光与生态馈赠的稻米,煮出的饭粒油亮晶莹,软糯香甜,每一口都饱含着自然的醇厚滋味。此时,那些在田间长大的鸭子,也已羽翼丰满。挑选两只,准备“两鸭四吃”共烩一桌令人垂涎的老鸭佳肴:细剁老鸭,鸭肉剁碎爆炒,鲜辣之味激发鸭肉的醇厚;黄焖鸭,浓郁的酱汁包裹着鲜嫩的鸭肉;老鸭汤,慢火炖煮出的是岁月的醇厚与滋养;炸鸭架,香酥可口,让人回味无穷。一桌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对家乡味道的深情眷恋。
美食,从来都是连接地域文化与游客情感的坚韧纽带。香软米与细剁老鸭承载着和平镇的农耕记忆与饮食风情,游客在品味美食过程中,深入了解这片土地的生态循环农业魅力,感受乡村生活的质朴与惬意。乡村不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变成可体验、可消费、可回味的旅游目的地。和平镇政府顺势而为,围绕稻鸭共养产业,进一步挖掘乡村文化底蕴,开发延长文旅产业链,让更多村民参与其中,共享发展红利。据悉,全镇有大小旅游接待旅舍宾馆、饭店、农家乐24户,每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间接带动诸如东河米、东河鱼、油桃、牛角乌梨等本地农特产品销售约15吨,旅游消费收入达500万元,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和平镇生态稻鸭共养,不仅实现了一田两用、一水双收,更借由香软米与鸭子宴的美食呈现,打通了产业、生态、文化与旅游协同发展的脉络,为乡村振兴奏响激昂奋进的乐章。在新时代的田野上,传统农耕正焕发全新活力,乡村正以独特魅力吸引大众目光,向着富裕、美丽、文明稳步迈进,持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