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一流的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社会生态风清气正的集中反映,禄丰市把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作为推进清廉禄丰建设的重要内容,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2024年度州对市大比拼考核营商环境得分7.422分,排名从2023年全州末尾跃居至第2位,不断凝聚推动禄丰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一是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市委、市人民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工作目标,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设立由市级领导任组长的5个专项组,为工作落实提供了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市发展改革局牵头抓总的作用,树牢“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理念,着力打响“禄丰效率”“禄丰服务”“禄丰诚信”优化营商环境品牌。
二是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紧扣中央、省、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制定印发了《禄丰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禄丰市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工作方案》《禄丰市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培优年行动方案》等文件,压实工作责任,细化目标分解,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争先晋位。
三是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一是加快政务服务便利化。全面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推行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上线,进一步健全完善“一颗印章管审批”机制畅通审批流程,全面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一照多址”改革全覆盖,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全面落实。全市企业新设登记平均耗时0.042个工作日,企业注销登记平均耗时0.5个工作日。在碧城镇率先成立禄丰市数控产业园政务服务工作站,一对一精准服务园区46家企业需求,把企业“上门找服务”变为政府“主动送服务”,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二是组建了产业链党委。禄丰市以龙头企业为链主、规模以上企业为重点、其他小微企业为基础、重点职能部门为补充,在产业园区内分链组建了4个产业链党委,有力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企业延伸,在园区企业中初步形成了规则明、关系清、行为廉、风气正的发展态势,助力园区企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四是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全面清理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限制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2024年废止了12个违反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办法和文件,全面推行电子保函(保险)替代现金缴纳保证金,在全州率先执行投标保证金减免降幅不低于50%的政策规定,为企业释放资金4380万元。简易注销登记的公示时间由45天压缩为20天,压缩率在50%以上。“创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建完整社区建设禄丰样板”被列为楚雄州2024年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禄丰市提升服务水平创优营商环境》列入全州“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改革案例之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被省纪委省监委、云南电视台《清风云南》栏目组拍摄纪录片《禄丰护商记》在清风云南栏目展播。开展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自查,主动发现、主动排查新能源充电桩设置隐性壁垒问题并及时完成问题整改,被国家发改委通报表扬。
五是市场主体进一步培育壮大。禄丰市不断加快推进绿色硅、绿色钛、绿色钒钛钢铁、绿色装备制造、绿色化工五大主导产业,先后培育了禄丰隆基、楚雄隆基、德胜钢铁、天宝科技、国钛股份5户民营企业进入全省百强。共有民营企业46389户,占企业总数的97.4%。市场主体由2022年37511户发展到2024年52597户,增加1508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22年41户发展到2024年50户,增加9户;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入库纳统由2023年154户发展到2024年181户,增加27户。
六是亲清政商关系进一步形成。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在市政务服务中心、14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68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设置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并选派业务能力突出、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化解矛盾的工作人员坐班,通过倾听诉求、研究办法,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最快解决了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办不成事”反遇窗口成立以来,共帮助办事群众和企业解决了2535件“疑难杂症”。2024年营商环境投诉平台共收到投诉件30件,已全部办结销号,组织开展了“市级局长坐诊接诉”4期,接诉企业10家,接诉问题12个,已解决11个,解决率91.6%。持续发挥好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构建小微企业融资机制,金融活水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截至5月21日,全市走访市场主体13705户,完成融信服平台实名注册认证9390户,累计授信金额9.03亿元,贷款落地8.06亿元,获贷金额占全州获贷总额的12.5%。以改革的“小切口”撬动营商环境大优化,以企业群众感受之变体现投资兴业的环境之变、发展之变。(供稿:禄丰市发展和改革局 杨福龙)